國民教育如何從小做起?

(訪問刊於META05 吾國與吾民的教育)

按:談到「國民教育」,大家都會想到是中學的國民教育,又或者是升國旗、唱國歌。近年來時有聽聞,國民教育該從小做起,其實香港的小學是如何處理國民教育這課題?

訪問:何子豪、林英濂
受訪者:
堅樂小學課程發展主任徐曼妮老師
堅樂小學公民教育組組長黃麗虹老師

M:堅樂小學在何時開始國民教育?

徐:其實教育局有一個「基礎課程教育指引」,要求學校在課程設計關注四個項目:閱讀、資訊科技、專題研習,還有德育及公民教育。其中德育及公民教育一項包括了國民身份認同這項目。一些較進取的學校,在97前已經有升國旗的活動;但大多數的學校,包括我們小學,也是在97後才加強國民身份認同的教育。一些政府官員和國內領導人來港,都表示希望香港能推動更多國民教育,因此各學校都陸續配合這個方向。

M:可以比較一下回歸前後推行國民教育的情況嗎?

徐:97以前只有個別「左派學校」走得比較前,一早已經開始升國旗、唱國歌;其他學校都是在之後才陸續響應。原因是如果在回歸之前已經升國旗、唱國歌,家長們會感到很奇怪、亦未必接受,甚至可能認為學校在搞思想教育。我讀中學的時候,還未有「愛國教育」這名稱。記得有一位國內老師,辦了一些活動去推動愛國教育,例如普通話朗誦比賽、中國舞班、帶學生去學習中樂,藉此推動中華文化,但那時不是太多同學接受。

今天,國民教育已逐漸為家長接受。教育局、國家領導人都大力推行,所以現在國民教育的推廣順利了許多,也廣被接受。這也是個過程:學校要視乎家長是否接受。若果家長不接受,學校怎樣推行也是徒然。最重要的是老師、學校自己的思想已經改變。以前老師都不敢談愛國,整個社會風氣是「我是香港人」,沒有國家觀念。那時沒有愛國教育,只有公民教育 (清潔香港、不要破壞公物),常識科更不會談及。現在的常識科會介紹國旗、國歌、國徽,不只介紹它們的外形內容,還會提及要以甚麼態度對待。課程會教他們國旗升起時要行注目禮。老師的態度以至社會氣氛亦有所改變,學生也更容易接受國民教育了。

記得去年舉辦北京奧運講座,有位老師問學生︰「你們覺得自己應該以甚麼態度對待奧運?」有位學生答︰「我們要支持奧運。」老師又問︰「為甚麼要支持?」結果有人答︰「因為我們是中國人。」答得很自然。五年前,學生一定答不到,這就是不同的地方。從前是「不講、不提、不做」,現在是「又講、又提、又做」,小朋友亦很接受。從完全沒有國家觀念,漸變到現在觀念慢慢建立起來。

M:對小學生推行國民教育有什麼要特別注意?會否因年紀太小而不能理解?會否在教學方面有難度?

徐:香港的教學一直都以活動形式進行,教育小學生也要透過活動。「硬生生」的方法如要他們看文章、聽老師講一小時是行不通的。堅樂小學亦是透過一連串活動,讓學生先認識中國,繼而接受她。

黃︰讓我補充一些資料。我們學校來年將加入更多的國民教育元素。教育局提到加強每年12節的「生活教育科」。從前,這科只是教授教科書,內容是關於學生的個人學業、待人處事態度、小六升學、將來事業、社群發展等;來年就會新增一些課節在新加的國民教育上,由老師發展課程(在12個課節內佔1至2個課節),並由班主任教授。

M:國民教育有很多方面,沒有硬性規定課程內容,堅樂小學會主力發展哪一方面?例如除左了解、認識祖國之外,會否包括公民權利、公民責任?有哪些活動?

黃︰現在還是初步籌劃的階段,我們還未決定具體細節,但有可能是向一年級教授國旗、國歌、國徽等基本知識;高年級的課程則會認識祖國的政治、解放軍軍制。至於公民教育亦會包括在國民教育課程內。

說升旗禮吧。我們的老師到了國民教育中心學習正規的升旗禮儀,然後指導學生負責不同崗位,按正規儀式進行。然後是中華文化日,同學們可以穿著傳統服裝如棉襖上學,由學校安排了不同的活動,介紹少數民族的文化、各地美食的特色、節日的習俗和傳說等,還會教寫書法、舉辦中國文化比賽,擴闊同學們對祖國文化的認識。

我們還有跨學科專題研習周,全校學生整個星期也不用上課,每個級別也會有不同的專題活動,整個研習周花費了三萬元,由優質教育基金資助。前陣子學校也響應北京奧運盛事,由體育科籌辦小型傳火炬儀式,全部學生都要參與、大叫「中國加油」打氣,提高國民身份認同。除此之外,還有北京普通話學習團、教師內地交流團、黃埔軍校體驗、參觀內地博物館、農村體驗、參與國民教育中心舉辦工作坊。學生可以用低廉價錢參加這些活動,主要是學校會優先把資源花在國民教育上,教育局也增加投放這方面的資源。

徐:當然我們不止是透過活動去教育,課堂上我們有生活教育科和常識科,教授國家的基本知識;語文科會使用「滲透方法」,例如中文科的課程指引九個項目內,列明了一個「推動中華文化」的項目,以詩詞、文章去介紹中華文化。

M:外國的國民教育活動主要是服務自己的社區,而你們小學的活動看來以中國為對象,那麼香港學生如何認識制度和內地不同?

徐︰常識科課程會要求學生參與不同的本地活動,好像到不同地區參觀、服務老人院。

M:這麼多活動,看來工作便更加繁重了。

徐:現在是「校本課程」,很多時不能只依靠課本,要由老師設計課程。相信整個教育界的工作量也有增加,不只是我們。有些課程的資料可以慢慢「儲」,每一年的資料都留著加上去,不用次次都由零開始。

M:說到最後,校方希望學生畢業的時候擁有什麼程度的國民知識?

徐:其實近期的殉職消防員、SARS期間犧牲的醫護人員,他們之所以願意為國家、社區服務,甚至送命,或多或少都是因為受過公民教育。我們不可以等國家「出事」才教導,要平時就開始教起。這就是國民教育的重要。我們希望學生畢業後,最少不會再猶豫自己的身份,肯定自己是中國人,要為這個身份而感到驕傲,愛自己的國家、社區,才不會破壞社會、違反公德。

No comments: